- 七众 → 七眾
- ﹝出仁王護國經并翻譯名義﹞ 七眾者, 謂出家五眾, 比丘、 比丘尼、 沙彌、 沙彌尼、 式叉摩那; 在家二眾, 優婆塞、 優婆夷也。 〔一、 比丘〕, 梵語比丘, 華言乞土。 謂上乞法以資慧命, 下乞食以資以色身也。 亦名苾芻, 蓋苾芻, 雪山香草名, 草有五義, 以喻比丘五德。 (五義五德者, 一體性柔軟義, 喻比丘折伏身語麤獷之德; 二引蔓旁布義, 喻比丘度人不絕之德; 三馨香遠聞義, 喻比丘戒香芬馥之德; 四能療疼痛義, 喻比丘能斷煩惱之德; 五不背日光義, 喻比丘常向佛日之德也。 ) 〔二、 比丘尼〕(亦名苾芻尼), 梵語尼, 華言女。 大智度論云: 尼得無量律儀, 故應次於比丘。 又佛以儀法不便, 故在比丘之後。 〔三、 沙彌〕, 梵語沙彌, 又云室利摩理洛迦, 華言息慈。 謂止息世染之情, 慈濟群生也。 以初入佛法之時, 多存俗情, 故須息惡行慈, 是名沙彌。 〔四、 沙彌尼〕, 梵語沙彌尼, 又云室利摩理迦, 華言勤策女。 謂精勤策進佛法功行故也。 〔五、 式叉摩那〕, 梵語式叉摩那, 華言學法女。 行事鈔云: 式叉尼具學三法, 一學根本, 二學六法, 三學行法, 是名學法女。 (根本者, 謂不殺、 不盜、 不婬、 不妄語也。 六法者, 不染心相獨、 不盜人四錢、 不斷畜生命、 不小妄語、 不非時食、 不飲酒也。 行法者, 謂大尼之戒行也。 ) 〔六、 優婆塞〕, 梵語優婆塞, 華言清淨士。 梵語舊云鄔波索迦, 華言近事男。 謂其自行清淨, 親近承事佛法也。 〔七、 優婆夷〕, 梵語優婆夷, 華言清淨女。 梵語舊云鄔波斯迦, 華言近事女。 謂其自行清淨, 親近承事佛法也。
* * *比丘、 比丘尼、 式叉摩那、 沙彌、 沙彌尼、 優婆塞、 優婆夷。 前五眾是出家眾, 後二眾是在家眾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